班主任培训学习材料1
作者:王文通 发布时间:2011/5/26 0:00:00 点击数:2836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教育的主体
——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杭州市第十四中学 钱晓祯
主体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班级工作中,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教育的主体。这要求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实施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这是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提高教育效益的一个好方法。
一、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非常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要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这一意义上,现代教育就是主体教育。
实施主体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教师要由传道者向顾问、助手、参与者转变,在教育中不再是把外在的现成的知识、观念、规范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启发、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领悟观念,内化规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地、主动地成长起来。在主体教育之中,学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自觉的过程。这种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我们应该自觉地适应,并努力实施之。
把这一教育思想贯彻到班级工作中,就是要在班级管理中贯彻民主原则,尊重学生的班级主人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把班级建设成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二为主”的班级集体。
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教育上的自主性。
高中学生正处在心理上要求摆脱父母,摆脱长辈管束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高中的自我意识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长辈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长辈、教师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上,都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长辈的讲解和说教,或书本上的现成的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并常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这一心理上的断乳期,是一个主动地去寻求自己的主体性的时期,是一个自我努力建构社会主体的过程。
对这一时期的学生的教育必须适应他们的这些特点,要设法满足他们独立的需求,给他们自己表现自己力量和能力的机会。因此,高中的班级工作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并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形成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建构班级工作中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模式。
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是大大增强了。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的能力,进行自觉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还明显地落后于观念的发展。愿望和能力,意识和能力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是高中学生身上最常见的苦恼。因此,建立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尚需要一个教育、建构的过程,教师绝不能放任不管,而应更为艺术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直接去管理、教育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而是通过间接的调控班级,去管理、教育每一位学生。为此,就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机制,不然的话,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模式很有可能变成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式。
那么,如何构建完善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机制呢?笔者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是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来建立这一机制的。
(一)建立健全班级各项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法”可依,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有“规”可循。
自主管理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成间接调控。班主任对班级的间接调控主要是通过班级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的,因此,实施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模式,就需要建立起合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1.在班级工作中,我们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杭十四中校园生活常规》确定为班级管理的“宪法”,根据学校要求,在教室里悬挂了这三部班级的“宪法”,并组织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回顾、讨论,引导学生时常进行对照自查。通过不断的强化教育,“宪法”的内容逐渐被学生所同化,外在的要求内化成了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自觉遵纪守“法”的风气。
2.在学生们自由、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了班级的班规和学生自己的行为达标标准,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们都较为自觉,而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多地采取了内归因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外在教育规范的内化。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要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同时通过班规的调整、完善,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3.根据班规,建立起了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监督机制,把外在强化、监督和学生自觉地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主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并作出恰当的讲评,帮助学生、班干部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
(二)化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正确的主体意识,正确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而正确的主体意识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1.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为自己的事作出选择,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在班干部选举中,班规班纪的制定中,班级重大事情的决策中,都采取了在学生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地作出选择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从而提高学生作为班级主人的主体意识。
2.角色互换,换位思考,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自觉意识。在班级工作中,实施了值日班干部制度,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来扮演一下“教师”、“班干部”等处于领导和支配地位的角色,体验、思考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提高学生对班级工作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3.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集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班规中,我们规定了各个层次学生的职责和班级义务;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吸收每一个学生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才能。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
4.针对高中学生洁身自好、全力以赴为高考的心态,加强了集体意识教育,使学生明确,个人的进步是离不开集体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体建设搞不好,对任何一个同学都是不利的。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需要别人的帮助,需要集体的帮助。因此,大家都应有集体意识,共同努力,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所需要的班级环境。
5.针对城市学生意志相对薄弱,不太吃得起苦的特点,加强了坚强意志的培养。在班会课上,多次召开了意志与学习、意志与人生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学习了许多在艰苦条件下,发奋努力,立志成才的当代中学生的事迹,教育学生自觉培养坚韧的品格;组织学生到杭城有关高校参观,与大学生交流,激发学生们对大学的向往,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理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开展学习方法交流,学风建设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自觉主动的学习意识,是自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6.通过家长会,及平时与家长们的交流和家访等方式,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使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习惯能在家庭教育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
在班级工作的实践中,笔者通过这些工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确了: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要对班级负责,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风;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路在自己的脚下,应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制度的完善,有力地促进了班级工作的转变,做好班级工作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了,而成了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教育也不再是外在的,强加于他们(学生)的了,而成为了一个自我教育的自觉过程。班风因此而有了明显的转变,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