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文化(四)
作者:王文通 发布时间:2011/11/28 15:25:41 点击数:2131
关于学校文化(四)
(根据本人2007年党课讲稿整理,略有修改)
杨 斌
三、行为识别/践行文化(2)
3、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师师关系和师生关系。
毫无疑问,师师关系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生活的质量。
师师关系:
关于同事之间如何相处的文章很多,在此不想多说。关键在于培养团队精神,营造合作氛围,形成“共赢,共存,共享”的文化导向。试想,在一个由“热心人组成的友爱集体(苏霍姆林斯基语)”中工作的教师,心情将是多么的愉悦!
师生关系:
对教师而言,学生是每天必须接触的对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师生关系比师师关系还要重要,所以我想多说几句。
师生关系的好坏,责任主要在教师。因为学生是受教育者,未成年或刚刚成年,世界观还在逐步的形成之中,应该在学校得到正确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让我们的教师既要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认真的教学态度,更要时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更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事实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超前地、经常性地加强对学生行规养成等方面的教育 ---- 例如我代表学校在今年梅山高中秋季开学升旗仪式上向学生提出的四点希望:如何学会做人(尊重和诚信)、如何学会学习(方法与恒心)、如何学会与他人相处和交往(与人为善)、如何学会自主管理……,对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这方面,我们提出了三个“不能指望”和四个“相信”
三个“不能指望”:
一是不能指望学生是生而知之。不仅人的大脑中的文化科学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同样不是学生与生俱来就知晓的。
二是不能指望家长会完全教育到位。
三是不能指望“事后诸葛亮”会有多好的效果。
四个“相信”:
一是相信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尤其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评判标准。
二是相信学生是愿意和老师做朋友的。只要真心诚意、方法得当,代沟是能够消除的,学生是愿意接受正确的教育的。
三是相信在教师正确的帮助指导下,学生是能够学会自主管理的。载体就是学生会、班委会、团队、志愿者行动组、学习沙龙等学生组织。
四是相信家长是能够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配合学校对孩子的教育的。包括一些问题家庭(如某些所谓“邪头”家长),原因就在于我们牢牢抓住学校和家庭的一个共同追求:让孩子走上正道,把孩子培养成才。
如果老师不教育在先,或教育不到位,或教育方法不当,或发现不好苗头不及时处理,等事情发生了再去管,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当然,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正确面对,亡羊补牢,争取让坏事变成好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