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党旗飘飘>学习宣传>阅览文章

雨花台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作者:王文通  发布时间:2011/3/16 13:02:22  点击数:3099

雨花台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了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上的支撑,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雨花台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心支持下,在全区教育系统全体同志共同努力下,我区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教育事业奋斗目标,教育质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素质教育亮点纷呈,一批教育设施相继建成,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我区先后荣获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先进区、省幼儿教育先进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十多项省级以上教育先进区称号。
事业发展水平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期间,我区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指标全面达到和超过省教育现代化指标。基本普及了15年基础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99.3%,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5%,新增劳动力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5年。教育普及水平已基本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指标。
教育质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坚持质量立校,强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整体快速提升。全区高考、中考连创佳绩。雨花台中学高考本科录取率达70%,总录取率达95.2%,各学科均分均超过省均水平,连续六年荣获市高中教学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全区中考连续五年人均总分超过市均总分20分以上。全区小学教学质量校际间差距明显缩小,实现了优质均衡发展。中华职教中心学生参加全国、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成绩优异,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在全市职业学校名列前茅。
素质教育创造了区域特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我区坚持以志愿者行动策略为引领,创新学校德育实践,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实验小学的“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志愿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义务担任小讲解员,队员们还曾荣幸地为胡锦涛总书记夫人刘永清作精彩讲解,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给予了报道。省委书记梁保华来到实小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纪念日“红领巾心向党”主题队会活动,对我区德育特色和教育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全区各校立足校本建设,着力特色打造,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课程体系。全区通过开展平安校园、优质校园、和谐校园“三项评比”,“素质教育特色(项目)学校”评比和优秀办学成果评比等,中小学心理健康、体育、美育、科技及安全、国防教育不断加强,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英语节等活动丰富多彩,素质教育亮点纷呈初步实现了校校有特色,校校有亮点,在省、市产生了良好影响。全国课程改革研讨会和省教学工作会议的代表来我区参观交流。
“十一五”全区各校共获得市级以上集体奖项369项,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项2156人次,《新华日报》、《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和省市电视台等各类媒体报道我区教育发展成果的新闻共计807条。
办学条件实现了新的提升。新建了雨花外国语小学和雨花台中学学术报告厅,完成了板桥中学高中部扩建一期工程。十一五”全区学校基建总投资1.23亿元,竣工面积6.51万平方米,完成校舍维修面积32.97万平方米。目前,全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6.92平方米,中学达15.89平方米。全区生均拥有图书44.1册,计算机生机比中学4.4∶1,小学5.52∶1;师机比是1.02∶1,多媒体班级覆盖率100%,塑胶跑道覆盖面达100%。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教育门户网站,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宽带接入率在全市率先实现100%,教育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强化了教师师德建设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了区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的评选,对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区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的教师进行表彰等,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创优争先的积极性。
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制定了全区名师培养计划,成立了区教师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名特优”教师培养力度。实施了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完善了教师奖励机制、职称评审机制、培训教育机制,进一步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成立了区教育文联和雨花教育艺术团。“十一五” 期间,全区新增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26人,有31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劳动模范、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
教育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成功承办了两岸三地幼教课程研讨会,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教育代表团来我区学校考察访问。不断拓宽国际交流渠道,雨花台中学、雨花外国语小学等校分别与德国圣·弗兰齐斯库斯一级文理中学、美国图森世纪小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选派30名教师赴国外进修,出国访学交流的学生100多人。
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的比较完整的教育框架。成立了区社区培训学院和6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全区开展从业人员培训114087人次,开展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和致富骨干培训50144人次,社区教育培训310989人次。成功创建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08年成立了省级区社区培训学院,2009年创建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教育综合实力实现了快速提升。全区有四星级(国家级)示范高中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100%的初中为省级示范初中;100%的小学为省、市级实验小学、市现代化小学;省优质幼儿园的比例达到64%;板桥中学顺利通过了省三星级高中现场评估验收。
二、“十二五” 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提出了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个新起点,开创了一个新征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重要指导作用。
未来五年,是雨花由城郊结合部向主城区转变、城郊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转变的重要机遇期。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把雨花纳入主城范围,为雨花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增添了新动力。我区已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通讯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服务三大产业集群,同时具有绿色生态环境优势、高铁交通枢纽优势,为雨花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支撑条件。新城区建设要求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也要求教育发展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适应,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构筑雨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新机遇,要求教育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市民素质,提高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从而全面带动雨花教育新一轮发展。社会企盼教育实现更高水平均衡、更加快速地优质发展,更加优质高效的人才支持和社会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为雨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十二五”期间,雨花教育在加快发展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还将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一是教育经费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下更大的决心、做更多的努力。同时在实施义务教育甚至教育系统全面绩效工资以后,真正用于教育发展的经费将更加有限。二是名师队伍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全国、和省市有影响的名师数量还不多,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的矛盾依然存在,骨干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扩大。三是优质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实施校安工程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办学特色和品牌创建,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提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等,这些都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必须着力加以破解的问题。
三、“十二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更加优异的教育质量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势,努力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雨花教育全面、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方针
1、坚持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2、坚持育人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提高教育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四、十二五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更加优异的教育质量,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目标。在推进“学有优教”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体公民和人生全过程的现代教育体系,人人平等享受良好的公共教育服务。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体现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保持高于省教育现代化标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第一方阵,确保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达优秀水平。到2015年,全区教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指标接近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努力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行区、素质教育实验区、学有优教示范区。
具体目标:
到2015年,全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100%,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和均等化。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99%以上,普及残疾学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推进残疾高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100%,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5%以上。公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5年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9%以上;建立覆盖全区的0-3周岁婴幼儿早教体系,覆盖率达80%以上;强化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公办为主的办园体制,逐年加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比例,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严格办园标准,全区省优质幼儿园达80%以上;依法落实幼儿教师身份、地位和待遇,进一步规范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继续提升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幼儿园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达90%,其中本科学历达40%以上。加快新建住宅公建配套幼儿园所建设,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交教育部门管理,以公办为主,严禁将配套幼儿园转让或租赁给单位和个人办学;放大幼教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前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适龄常住人口中,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小学入学率、升学率、初中入学率以及有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率、随班就读率均保持100%;以人人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前提,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成长发展需要的学校教育为目标,全面实施“新班额计划”,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每班学生控制在40人以内;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小学就读,100%在公办初中就读,享受同城待遇。
促进每一所学校共同发展。通过扩大本部、组建教育集团、学校共同体等多种途径,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放大,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稳步推进区域内名特优教师和校长有序流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协调发展,区域内师资水平均衡。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全区中小学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大学本科学历达到50%以上;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0%,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10%以上,其中新进教师本科率100%。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强化政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水平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工作,区域内保证学校改造、扩建、新建用地;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3、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办学品质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100%。健全普通高中质量保障机制,办好每一所普通高中。到2011年,全区所有普通高中建成三星级以上高中,到 2015年,四星级以上优质高中达80%。实行标准班额办学,每班不超过45人。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达20%,其中新增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超过25%。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支持普通高中立足学校历史、传统和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渗透,创新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在三星级高中尝试增加职业教育内容。积极探索普通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探索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工作机制。
4、进一步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围绕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加强高水平特色学校和省级示范专业建设,打造4个品牌专业,建设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争创国家优质特色学校,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5%以上,新增劳动力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5.5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以上。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达15%以上,教师数量满足职业教育事业需要,师生比达到1:11;教师结构合理,专业课教师占60%,专任教师占70%;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满足教学、实践要求,“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70%以上。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品位,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坚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沟通,鼓励普通中学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培养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大力开展劳动力再就业培训,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争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五、工作措施
(一)坚定一个追求。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为根本追求。
1.办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名校、名园建设,将各级各类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民办教育和社区教育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每一所学校都办成政府放心、家长信赖、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百姓称赞的学校,办成队伍优良、质量优异、学生优秀、管理优质、校园优美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2.做人民满意教师。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使每一位教师努力成为敬业精神强、教学能力强、合作意识强、管理能力强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家长赞誉、同行称颂、上级首肯、社会认可的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推进两项改革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和办学机制体制改革。
1.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绩效考核,推进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推进系统考评激励机制的实施,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名师育英才。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家办学”,教育系统一律竞争上岗,且适当加大干部和教师交流力度。
2.推进办学机制体制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之产生更好的辐射作用,更好地实现学有优教。积极探索“一主”(校长负责制、)“两翼”(教代会、校务委员会)为中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三)抓实三个深入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四大策略”和“四项机制”。
1、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高位均衡,促进学校品牌建设和办学特色的形成。继续开展好平安校园、优质校园、和谐校园“三项评比”和学校办学成果评比,促进品牌学科课程、品牌教育活动、品牌校本教材的形成,不断丰富办学内涵;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2、深入实施四大策略即深入实施“名特优”形象策略、反思性教学策略、志愿者行动策略和“范式”管理策略,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
——以“名特优”形象策略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名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有优教”要求。严格规范地做好新教师招聘工作。
——以反思性教学策略为引领,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工作,重视学科教师团队建设,深入开展反思性教学系列研讨活动,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和“小班化”教育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中、高考质量。对教学功臣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
——以志愿者行动策略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和学生道德素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当“四好少年”。继续推进中小学生志愿者行动策略的实施,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好“我与青奥共成长”系列教育活动,丰富德育内容,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范式”管理策略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贯彻落实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完善“一校一章程”及配套制度建设,坚持质量立校、质量强校不动摇,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进行随机督导评估。进一步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和文化底蕴。
3、深入实施四项机制即深入实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督导发现机制、系统考评激励机制和创建目标引领机制。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贯彻新纲要、建设新学校、践行新理念、探索新模式、推进新实践。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办学绩效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献身雨花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落实四个推进
1、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主的办园体制,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稳定幼儿教师队伍,促进幼儿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加大政府对幼儿教育财政投入的比例,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发展水平。切实解决学前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快教育资源配套建设,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生一特长”办学特色,创建名校品牌,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工程。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树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质量观,不断提升品牌高中的影响力。认真实施校安工程,进一步提升学校安全保障水平,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
2、推进职业、社会教育特色发展。
——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坚持走特色发展、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加快中华中专铁心校区建设,努力将铁心校区建成“五大基地”,即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培训基地、考证基地和大赛基地。争创省级以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高级技能人才。
——实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工程。支持高校主动融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力推进校企联盟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推进雨花软件园建设,支持高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稳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办人民满意教育。
3、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深入实施“名师计划”,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律,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加强校本培训和业务进修,继续组织骨干教师赴海外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4、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以学科、艺术、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对外教育交流活动,定期选派校长、园长及教育管理干部赴海外学习进修;创造条件推进海外孔子学堂建设,不断拓宽教育国际交流渠道,促进开放性、国际性、现代化学校建设。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对教育工作组织领导围绕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把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规划、财政、舆论等支持,构建和谐、健康、稳定、有序的良好环境。
进一步落实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要完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标准统一、教师收入标准统一、学校配置标准统一、教师队伍配置标准统一,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制定要有利于调动学校核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制定城市规划、新城镇建设和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各类文化、科技场馆等,免费向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和市民提供科技和文化知识服务。
(二)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依法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育经费投入年增长不低于20%。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1%足额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依法征收人民教育基金,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三)加强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中小学布局规划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保证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实现稳步推进,认真落实。按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重规模优势及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等原则,结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规划配置基础教育资源,使之与居住用地的布局相协调,满足不同阶段学龄人口对学校服务半径的要求。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扩建实验小学,完成板桥中学高中部扩建二期工程,古雄小学、雨花台小学、雨花外国语小学、区实验小学扩建工程,规划建设金地自在城小学、“宁南规划小学”、桥南小学等。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使校舍安全工程成为科学设计和高质量、高效率建设的“精品工程”。建立健全教育设施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目标和责任,逐步提高教育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履行政府教育职责,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规和规章,优化教育法治环境,将教育事业的管理与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和人民群众管理教育事业的权利。
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执法程序,理顺执法关系,切实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的监督制约机制。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加大公开力度,依法强化对教育行政执法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坚决查处各种涉及教育的违法事件。
推进依法治校。坚持依法办学、从严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推进校务公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构筑和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申诉调解制度,依法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和规范教育收费,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校务委员会”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抓实法治雨花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提升依法治教水平。
(五)切实维护教育的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强化相关部门和社区保障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进一步加强出版、网络的监管,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将学校安全管理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编印《雨花台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手册》,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保障学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六)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

江苏省南京市梅山高级中学 ┋ 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

网站备案: 苏ICP备1207688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0434号 ┋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