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论教育
作者:王文通 发布时间:2015/10/9 15:08:41 点击数:1495
人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学校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工具,这是错误的认识。知识是死的,可学生是活生生的,它在每个青年人身上培养起来的应该是对集体利益真正有价值的素质和能力。这并不是要泯灭个性,使个人只是成为社会的工具,如蚁群中的一只蚂蚁或蜂房里的一只工蜂。仅仅由没有个性原创、没有个人目标、标准化的人组成的社会是没有发展可能性的可悲群体。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
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教育的理想呢?靠说教吗?当然不是。话语仅仅是也只是苍白无力的声音而已。通往毁灭的路总是伴随着美妙言词渲染出的动人的幻景。人的个性不是靠说教和听训,而是由行动来创造的。因此,教育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势迫使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做。不论小学写第一篇作文的尝试还是大学博士论文题目的拟订,抑或只是背诵一首诗、作一支曲、翻译一段文字、解一道数学题、进行一项体育锻炼,这个方法都适用。
做事的动机千差万别,因而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就体现于它教导学生们以怎样的动机做事。做同样的工作,可能是出于惧怕、不得已而为之;可能因为对权威的野心和对名誉的欲望;也可能源自对某件事的兴趣或者对真理、真知的渴望,没有人会否认老师的态度和学校的管理对学生心理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一个学校最糟糕的就是靠威吓、强力和虚妄的权威来实施教育。这样对待学生会摧残他们健全的情感,伤害他们真挚的心灵,剥夺他们应有的自信。如此的教育只生产驯顺的臣民,德国和俄国的学校通常如此。我知道美国的教育不存在这样的罪恶。瑞士和几乎所有民主国家都没有这样的学校。使学校远离这一莫大之恶并不难,不要赋予老师以压迫的权利,从而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只缘于对其才识与人文素养的由衷敬仰。
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动力应该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结果的兴趣和知道这结果对社会的价值而产生的快乐。我认为学校布置的最有价值的作业应该能够唤醒并强化青少年的这种意识。只有这种心理基础才能激发孩子们去积极快乐地追求知识和艺术一般的技巧这些人类至高至大的事业,唤醒这种最宝贵的心理当然不如施加强权或者鼓吹野心那样容易,但却有价值得多。学校如果能够成功做到这一点,它将会受到成长中的孩子的尊敬,学校布置的作业也会被当成礼物而不是任务。我就见到过喜欢学期胜过假期的学生。
这样的学校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像艺术家那样,创造性地劳动。首先,老师应该自己就曾在这样的学校中成长。其次,老师应该有极大的自由去选择教授内容和教授方法——老师自主决定自己工作的乐趣当然也会被强权和压力扼杀。
如果一个人以体操和长途跋涉锻炼了结实的肌肉和强韧的耐力,他便会胜任日后所所遇到的一切体力劳动。开启心智和熟练技巧的关系也与此类似。“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
另一方面,对学校应直接教授学生日后生活中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成果这一认识,我持反对态度。生活的需要繁多芜杂,因而学校教授完全不可能满足。此外,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把学生当成死的工具,是很糟糕的。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和谐的人,而不是什么“专家”应始终成为学校的目标。以我之见,即使那些培养专门人才从事固定职业的技术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也应如此。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等综合能力远重于获得专业知识,应始终置于首要地位。如果一个人既掌握了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又知道如何独立思考、工作,他不仅一定能找到生活出路,而且还会很快调整自己去适应各种变化并取得进步,比起那些只掌握了详细专业知识的人所能做的要好得多。